大同古城墙简介:

2022年04月10日 路路 2885

    大同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北魏都城、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,于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“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”而成。城池轮廓略呈方形,东西长1.8公里,南北长1.82公里,周长7.24公里,面积达3.45平方公里。建有主城门四座,东曰和阳门、南曰永泰门、西曰清远门、北曰武定门,同时还建有护城河、吊桥、城楼、箭楼、望楼、角楼、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。明代大同府城并不是独立的城池,为了加强防御,主城之外东、南、北三面各增筑一座自成体系的小城。景泰年间(1450—1457)巡抚年富于城北筑北小城,又名操场城。明天顺年间(1457—1464)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、南小城。三座小城与主城互成犄角之势,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重镇名城,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出典范。

    大同城墙建造工艺精湛,规模恢弘,设计巧妙,防御工程体系完备,为我国古代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。1981年3月,被大同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6年5月,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大同城墙,历史悠久,承接延续长,夯土墙体保存较好。2008年,经过全面考古调查,古城主城墙夯土保存较好的墙体约占总长度的三分之一,保存一般的墙体约占总长度的三分之一,部分墙体尚存包砖及石条基础。

    2008年,大同市政府和人大通过《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》。2009年开始实施大同古城墙保护修复工程,由市文物局负责建设,山西达志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负责设计,修复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,按照明代规制,坚持“原形制、原风貌、原材料、原工艺”的文物修复原则,城墙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展开,在修复过程中,依据考古资料和确凿文献,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、石方为基础,墙体用“三合土”夯筑,外包青砖。对原有土墙体,从外侧跌压逐层夯打,直到顶部,顶面铺砖;土墙体断开地段侧以框架连接,内外侧均包砌城砖,使城墙在结构上浑然一体。

热门评论

  • 暂无评论
查看更多评论